2023-02-22 公司动态

菏泽戏曲馆:戏剧之乡,韵味悠长

菏泽因剧种多、剧团多、名演员多,有“戏曲之乡”的美誉,戏曲历史悠久,戏曲文化氛围浓厚。菏泽地方戏曲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,它的艺术形态首先是由舞蹈,话剧,曲艺舞美的艺术表现形象塑造互动构成。


早在明末清初时期,菏泽的戏曲活动就已逐渐发展起来。形成了以戏曲团体多,剧种多,名演员多为特点的"戏曲之乡"。


中国传统戏曲的四大声腔,即"东柳、西梆、南昆、北弋"在这里都有充分的展现及融汇发展。属于弦索声腔系统的大弦子戏、柳子戏梆子声腔系统的山东梆子、大平调、枣梆,以及在花鼓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两夹弦、四平调等民间小戏剧种,不仅保留了数以百计的传统剧目,而且唱腔各具特色,表演艺术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。

此外,还流行过京剧、平剧、豫剧、河北梆子、曲剧、越剧、化妆坠子等剧种,真可谓百花争艳,五彩纷呈。




在戏曲活动逐渐普及的情况下,各地方剧种均成立科班,培养演员,组织班社,流动演出。特别是建国后,在党的"百花齐放、推陈出新"方针指引下,菏泽的戏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。五十年代,由地、县人民政府直接领导的专业剧团即达34个,半农半艺的剧团400余个,业余戏曲演唱队组遍及城乡,菏泽地方戏曲在山东戏曲史中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。


菏泽的曲艺,也同戏剧一样历史悠久且享有盛誉,素有"书山曲海"之称。流传较长,流行较广的曲种就有十余种。曲艺演出遍及城乡,即便是在偏远乡村,丝弦声、说唱声也随处可闻,节日期间及农闲期间尤甚。





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,各曲种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曲目和名艺人。1980年山东琴书《大林还家》在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中,获创作、作曲、演出三个一等奖。坠子演员刘瑞莲演唱的传统曲目《三拉房》在鲁、豫、苏、皖一带发行盒式磁带逾百万本。


据了解,菏泽戏曲因剧种多、剧团多、名演员多、喜爱戏曲的观众多,而被戏曲大家纪根垠先生称为“形象化的中国戏曲声腔剧种博物馆和展览会”,在山东省乃至全国戏曲界都占有重要位置。






菏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31个项目,其中戏曲就占了9项。山东梆子、大平调、枣梆、柳子戏、大弦子戏、两夹弦、四平调等7个地方剧种,全部被录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。
同一片土地上活跃着如此多的剧种,普通观众该如何区分?现场,我们借助音频、视频资料,分别介绍了多个剧种的特点,使听众对其有了直观感受。





“虚拟性是戏曲艺术的核心特点,是一代代戏曲演员探索、创造和积累而成的。它需要利用演员细致的动作和虚拟化的表演,表现和制造特定的环境、事件、动作和情节,将观众引入特定的戏剧情境。


“菏泽戏曲的发展,也经历了几起几落。现在的菏泽戏曲,也存在创作人才极度缺乏、演员断档青黄不接、戏曲观众老化流失、戏曲市场萎缩消退等诸多问题。所以,戏曲人如何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,探讨新时代的戏曲走向,研究并解决存在的问题,是一个艰难的课题,菏泽戏曲人任重道远。”

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现代文化艺术活动的增多,戏曲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活动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。近年来,菏泽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、文化强市和打造区域文化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,戏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
戏剧与曲艺,在菏泽大地上姹紫嫣红,竞相生辉,“戏曲之乡”可谓春色满园。一句两句说不出戏曲的精彩,如果要想深入了解,还得是去到戏曲之乡,尤其是菏泽戏曲馆亲身体验与学习。



关注欧亚丰公众平台
SPACEO. 青岛欧亚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青岛市高新区正阳西路高新企业国际港A43-6号
TEL:4006-856-916
QQ:896263999
邮箱:spaceo_qd@163.com
鲁ICP备2022022430号-1
留言板


返回顶部